[瑣碎]

認為做圖稿與做菜其實都是一樣的,
我們只是在尋求人們幸福的笑臉,
期望讓這世界能更美好一些。
顯示具有 印刷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印刷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1年6月25日

[設計] RGB與CMYK色相環

一般我們認識到的加法混色與減法混色大約都像下列的圖示。
圖片來源:http://oharakikaku.com/database/color/color_mix.html

今天工作時,覺得手邊沒有色相環真的蠻麻煩的,
由於色相環較易以色彩觀念來了解對比色、互補色,
因此趁著大人不在家,就做出了這個。

‧RGB色相環

‧CMYK色相環


接下來來複習簡單的名詞與調色認識。
‧原色/一次色:係指三原色。
‧二次色:由二原色以相同比例混合之色彩。
‧互補色:色相環色彩中呈180度之色彩,或是對面的色彩即是。
‧對比色:以單一受比較之色塊之60度色彩,即是對比色。
例如三原色即是對比色,但於設計時通常為了協調性,
避免出現太多主色,一般來說都會選對比色旁的類似色彩來做配色。

剛剛找到一個很不錯的關於色彩的文章:
色彩學 - 色相環介紹 (二 各種色相環)  ◎A.PAO
http://blog.apao.idv.tw/read.php?189

另外還找到一個影片,但是是全英的。
Sessions - Color Theory: Color Wheel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59QGexKdFUI

常為配色苦惱的朋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:)

2011年6月19日

[印刷] 關於補漏白。

◎歡迎轉載,請全文轉載或保留原始文章或部落格網址,謝謝。

印刷之中常遇見由於色版的對位問題,
而產生必須補漏白的問題。

補漏白的解釋相當簡單,也就是透過色塊邊緣加大後,
重疊起來,避免白邊、對位不準的問題。

補漏白又分為縮底與蹦邊,這二者差異詳後論述。

1.我們先必須認識顏色與顏色之間,
是否能夠"壓"過的問題。例如黑色一定能壓過黃色,
主要是因為黑色油墨覆蓋黃色後的位置,並不會產生混合的問題。
因此要先了解一下壓色的排序:金=銀>黑(K)>洋紅(M)=藍(C)>黃(Y)
(此處的金、銀色,係是金色油墨與銀色油墨)
若做補漏白的話,以能壓色的為優先。

2.連續色無需做補漏白。
例如A色為C100 M100,B色為M100,

那麼無需做補漏白動作,因在印刷色版上,
M100的印刷區域上為A+B,C為A區塊,因此疊印後並不會產生補漏白問題。

3.請於美工軟體開啟疊印預視功能,這樣才能正確查看疊印筆畫的部分。

路徑為 檢視>疊印預視。






並開啟疊印筆畫功能,路徑為 視窗>屬性。

4.在美工軟體上,要製作補漏白,
以二色塊的筆劃有無來製作。
也就是開啟疊印筆畫功能來製作。

5.此處由於AB是相疊,因此皆可適合做疊印筆畫,

但只要選一處來做疊印筆畫即可。


6.疊印筆畫的寬度通常做到0.3pt即可,
但一般較老式的印刷機需要做到0.5-0.6pt。


7.選取B,加上筆畫,填色與色塊相同。

筆畫選0.3pt,

勾選疊印筆畫。


8.完成。


9.此為adobe cs4的解說圖,
以裡面色塊做補漏白較適合。



◎ 基礎教學完畢。

1.蹦邊與縮底。
印刷裡常有《蹦邊》和《縮底》的補漏白術語。
但在美工軟體中,只有兩者做疊印筆畫差異而已。
縮底其實就是讓底色做補漏白處理,
蹦邊是將物件色(或是上層色)做疊印筆畫。

2.是否顏色壓的過去就不需要做補漏白?
這部分常在金銀印刷中遇到,
一般來說視色塊大小而定,如遇字為金銀色,
底色為四色者,一般就不做補漏白,直接疊印上去,
但直接疊印者,容易有底色浮出問題,
因此只適用太細微的筆畫或小字。

3.疊印預視只有在疊印筆畫/填色時才需要開嗎?
平常就建議開著使用,這樣才容易直接預視印刷後結果。
筆者過去常因未開疊印預視,而在印刷排版時赫然發現字消失、色塊不見,
所以請愛用疊印預視功能喔。:)

4.疊印筆畫與疊印填色差異?
其實兩者是相同的功能,也就是二色版同時並存油墨的狀況。
但疊印填色一般我只建議使用在文字說明,
也就是避免"挖洞"(此處詳細說明改日再述)狀況,
不只是對位不好對,若之後客戶要修正文案時,
將無法只修改一色版,而是整組版都不能使用喔,
這一定要注意的。:)